
央视一套黄金档突然撤下《独身女人》那天,唐嫣正在上海影城给新片配音,工作人员把手机递过来时,她盯着“因排播调整暂停播出”九个字愣了半分钟。没人敢提醒她——这部戏她不仅押了三年档期,还掏了真金白银。
三天后,更尴尬的细节流出:央视原本给这部剧留了开年大剧的排面,但上海克顿影视坚持要配合网络平台先网后台,两边拉锯到最后一刻;偏偏总局刚下了内部口径,都市情感剧里“未婚精英”“姐弟恋”这类关键词要重新过审;雪上加霜的是编剧秦雯那段私下吐槽“现在写甜宠不如写科幻”的录音被疯转,片方连夜删了八集感情戏,还是没能赶上终审。唐嫣工作室这次投了30%,账面损失直接把她去年靠《繁花》回血的商务分约又打回原形。
圈里人都在传,唐嫣这次是被“风险条款”卡了脖子。去年17部临播撤档的戏里,有11部栽在类似条款上——平台现在精得很,合同里直接写“若主创出现政治、法律、道德风险,甲方有权无条件终止”。制片人陈伟叹气:“以前只防吸毒嫖娼,现在连朋友圈吐槽都算。”
蝴蝶效应来得更快。原定下月开机的《此刻的生活》因为男主档期空不出来,拖到六月,偏偏撞上巴黎时装周。唐嫣团队本来谈妥的某顶奢代言,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“需出席两次国际活动”,现在全黄了。要知道她去年刚靠《繁花》里的汪小姐杀回商业价值榜前十,某数据公司私下透露,这次撤档直接让她掉出前五,“品牌方最怕不确定性”。
更残酷的是年龄。85花里真正转型成功的,赵丽颖算一个,从《知否》到《风吹半夏》熬了五年;倪妮靠《流金岁月》翻身前,也扑了三部文艺片。唐嫣连着两部转型作《繁花》电影版和《独身女人》都卡壳,时间成本比谁都贵——她今年42了,市场给中生代女演员的试错窗口正在急速关闭。
但也不是没有活路。王家卫的《繁花》电影版还在磨后期,业内传说这次会剪一条完全不同于剧版的叙事线;正午阳光的《小巷人家》续集正在选角,制片人侯鸿亮和唐嫣吃过两次饭,聊的是“能不能演个下岗后开麻辣烫店的单亲妈妈”。这种灰头土脸的角色,三年前她看都不会看,现在团队主动递了试妆照。
说到底,这不是唐嫣一个人的战争。去年30+女演员拿到S级剧本的概率比2018年少了近四成,但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们又把“姐圈”商业价值抬高了五成。市场像个偏心的裁判,一边嫌她们老,一边又馋她们的故事。就像编剧汪海林在酒桌上说的:“现在整个行业就像春运的火车站,所有人都挤在检票口,但总有人能挤上车。”
唐嫣的下一站在哪?没人知道。但影城配音间的工作人员记得,那天她看完撤档消息后,默默回去把最后一场哭戏配了七遍,最后对导演说:“这场再收一点,太惨了就假了。”或许这就是中年女演员的宿命——连崩溃都要控制力度,因为后面还有硬仗要打。
众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